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大豆摇铃。
种植户王福全看着地里的豆子,笑得合不拢嘴。
他盘算着,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至少多3成。
邻居跟他打趣:“大哥,今年你是掏着了。”
“种”豆黑土地,种子得争气。
让王福全挣到大钱的,是“垦农34”大豆。
不久前,它刚刚以亩产622.4斤的纪录,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的历史新高,是货真价实的“金豆王”。
点豆成“金”的,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员朱洪德科研团队。
手捧“金豆”的李树荣满脸笑容
一把金豆子
富了种田人
一般的农民,不爱种大豆。
大豆,产量低,易减产,弄不好一年白忙活。
收益不如其他农作物来得快,同样春播夏种秋收,同样挨累,因为产量低,挣不了几个钱,通俗的说法就是“性价比低”。
即使种大豆,也多种在碱疙瘩地,不舍得施肥,管理粗放,秋收打粮,得几斤算几斤。
而今年,王福全种了2000亩大豆,1000亩在喇嘛甸,1000亩在泰康。大田全种了大豆,大伙都说他太冒险。
王福全可不是“盲种”。
哪个耐高寒?哪个耐盐碱?哪个高产?播种前,他没少研究品种。最终,选择了“垦农34”。
在专家的指导下,“垦农34”大豆是真给他争了气:喇嘛甸地块亩产大豆500斤,泰康地块亩产大豆540斤,远超2021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260.4斤的数值。
喇嘛甸镇八连的李树荣今年也种了1200亩“垦农34”大豆。前几天测算结果出来了:平均亩产540斤!
大庆种业经销商齐文举说,“垦农34”大豆今年第一年在大庆推广种植,全市一共播种7000亩,平均亩产500斤。
绥化的种植大户常宝江,今年特意拿出750亩地种植了“垦农34”大豆。
春种秋收一对比,“垦农34”大豆实收亩产460斤,种植其他品种大豆的地块亩产才370斤。常宝江说了,明年1万多亩地,准备都种“垦农34”大豆。
丰收的季节,到处充满着喜悦。曙光农场有限公司的11号大豆地里,收割机正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就装了个满满当当,一颗颗饱满的大豆犹如粒粒“金豆”,汇成金黄色的瀑布从收割机传送到小货车上。
工作人员很快就算出结果:折13%标准水,亩产556斤!
种植户石文江提起种大豆就满脸笑容:“我种10多年地了,今年种了60亩大豆,从来没有这么高产的时候,以往都是在400斤左右,这一垧地就比我去年多赚了4000元左右。”
今年,为充分挖掘大豆单产潜力,黑龙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豆高产竞赛,共有619个地块申报参赛,竞赛面积38.56万亩。
10月2日,经农业农村部授权的“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专家测产组”5名专家,在北大荒集团八五四农场有限公司235亩大豆高产攻关田中选取100亩地块,随机实收17.15亩,收获大豆10819斤,扣除杂质,折合标准含水量后,平均亩产高达622.4斤,创造了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旱作大豆百亩攻关田历史纪录。
这块高产地块种植的大豆品种,就是“垦农34”大豆。这个纪录让“垦农34”大豆成为高寒地区货真价实的“金豆王”,也让它的培育者——朱洪德和他的科研团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朱洪德的心血都倾注在“垦农34”大豆试验田里
种豆数十载
育出金豆王
9月30日,朱洪德正式退休了。本该含饴弄孙的他,仍放不下大豆。
从青丝到华发,他在大豆科研、生产领域耕耘了39年,怎能说放下就放下。
春天播种、夏天授粉、秋季选种……
一年里,他要3次前往位于密山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科学研究所。
试验、淘汰、筛选……试种失败了就再来,他跟试验田“杠上了”。
朱洪德说,农研人只有贴近土地这个“第一现场”,才能精准掌握数据和信息。
朱洪德的“头衔”不少: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豆育种项目主持人及大豆育种室主任、科研所副所长、省良种化工程项目执行专家………
他主持育成大豆品种56个,国家星火计划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垦区优秀专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特等劳模、大庆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20余项成果和荣誉背后,是他年复一年在实验基地洒下的汗水和消耗的心血。
大豆又称黄豆,古代叫菽,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作物中地位重要。
培育优良的国产大豆品种,是朱洪德的目标。
7月份是黑龙江最热的时候,也是大豆杂交的时节。大豆刚开花时,苗矮小不说,雌蕊只有针尖大,他得弯着腰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工作。30多个夏天,他都是在地里像这样一次次地弯腰起身、再弯腰再起身……近几年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了,朱洪德就拿着放大镜“趴”在地里接着干。
大豆有个“怪脾气”:再好的种子,换个地方,产量就可能变少。产量上去了,蛋白质和油分又容易降低。要培育出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好的大豆种子,磨的是大豆的“脾气”,耗的是研究者的心血。
“垦农34”的“母亲”叫“垦鉴豆7号”,“父亲”叫“农大5800”,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法育成。2000年配制杂交组合,2000年到2003年种植f1—f5代(南繁两代),2008年12月通过黑龙江省垦区审定,命名为“垦农34”,今年被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引种备案。
“垦农34”一出生,就足够惊艳,一组数字就说明了问题: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0.12%,脂肪含量 20.74%。
参加对比试验,更是“把把赢”:2006年到2007年黑龙江省垦区区域试验,11个试验点次,平均公顷产量2643.0公斤,高者达3361.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7.2%;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67.3公斤,高者达3240.4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合丰50号平均增产10.4%;2012年到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7.7公斤,较对照品种绥农28增产7.2%……
2006年到2016年这10年间,朱洪德主持育成25个大豆新品种,高油大豆的含油量高达26.13%,创下世界纪录;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50.05%;创新培育出一批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高抗大豆灰斑病的大豆种质资源,在国际上都是先进水平。“垦农1-垦农41”和“垦鉴豆3-垦鉴豆43”已经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让中国碗装上
更多“大庆粮”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80%以上的大豆需求都依赖进口。不少人会诧异,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现在却要跟外国人“抢豆吃”了?
实现大豆自给梦,中国究竟需要什么?
朱洪德说,只有不断打造“硬核芯片”,才能攥紧中国种子。
面向未来,他的壮志是——让“中国碗”装上更多“大庆粮”。
其实,在大庆,还有很多专家跟朱洪德一样,面对被“卡脖子”的大豆,“为中华大豆之崛起而奋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豆类作物抗逆高产技术创新导学团队,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教授、国家大豆产业体系“东北区域高产栽培”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张玉先主导,他们创建的“大豆宽台大垄匀密高产栽培技术”被列为黑龙江省农业主推技术;组装配套了玉米—大豆轮作耕作措施,通过免耕、秸秆还田技术、减肥增效技术等提高了黑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为中国大豆“争气”,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庆分院大豆育种室的专家们也日日忙碌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曾严重限制大豆产业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是迫切需要。
大豆育种室自成立以来,共审定抗线虫大豆新品种18个,其中,抗线1号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抗线虫大豆品种,抗线4号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目前,大豆育种室主推的大豆品种为抗线虫8号、农庆豆20和农庆豆28,这3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耐盐碱等优点,年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
大豆振兴争朝夕。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努力,越来越多的大豆品种会在大庆的土地上播种,中国碗能装上更多“大庆粮”。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