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纪念某人或某事时,其真实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心安理得的忘记。
——题记
我们这一支脉从山东老家逃难到黑龙江以后,埋进东北土地里的第一个人就是我的爷爷。坟墓无碑——爷爷的名字叫张学洪。关于爷爷最近的记忆,当然是他的死。
他病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心里有太大的波动。我没有亲见他病发的那一刻,有我爸我叔我姑们的操持,作为一个隔辈人,我并没有因此而受多少熬煎。再见时,他就从一个勤快能干硬实倔强的老头儿,变成了一个走路都费劲儿的我爷爷了。这之前,他的干劲儿和心气儿丝毫不亚于一个壮年人。我不知道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心里冲击!听不见他的抱怨,也看不见他的悲伤。自然的接受,默默地承受,点滴、吃药、吃饭、睡觉。
儿女们把他的病归咎于酒。是的,我爷能喝两口儿。不夸张地说,我爷算是一个能工巧匠,从种庄稼到写对联到瓦匠木匠石匠铁匠漏粉做饭甚至谯猪样样手到擒来。虽不精湛,但经常有人家请他去帮忙,写对联更是年年如是。那些请他去做活的人家不给钱,他也不要,人家就招待酒饭,或者年节的时候送来两瓶白酒表示答谢。他的酒可能是从那个时候频起来的,慢慢自斟自饮且终于到成瘾的地步了。
记得有次他从他大哥家串门回来,带回半瓶尖庄,咂嘴嘬舌地说这酒好。若干年后,我毕业上班给他买的酒就是尖庄,再后来有西凤。即便后来有给他提供更好酒的可能,但终因他的病而不敢了。
他只在得病以后控制了不长时间,就重新端起了酒杯。虽然家人一再劝告,喝酒吃药无效,但这个劝告同样无效。可一日无药但不可一日无酒。一个老、病的人,除了用酒还能用什么来打发无聊干瘪的岁月呢,酒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药。于是,很明显的看出我的一直笑呵呵的爷爷喝得有点傻呵呵了。虽然行动不便,但几乎每天早饭后,他就慢慢腾腾挪到后院的我家或者东院的我叔家。他无法把他的儿女都聚到身边来排解他的孤独寂寞无聊恐惧,那只有主动寻求了。就像小时候孩子依赖父母长辈一样,岁月倒转,他开始像孩子一样依赖他的儿女。他不作不闹始终安静祥和,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里,谁又会太多地在乎他的感受呢。他习惯了他的病,我们也习惯了他的病。
直到有一天,我叔打电话给在县城的我,让我去寿衣店给他选寿衣,我才沉痛而清醒地感觉到,死亡就要来临了。去医院折腾了一趟,尽管我爷有应答有反应,但医生说得准备后事。这是我爷最后一次去医院,回来后的不长时间,他的死就来临了。
直到,人们用褥子抬裹着把还有呼吸的他装进棺材,我坐在离他棺材不远处的一个装东西的丝袋子上时,我的眼泪才滔滔地奔涌出来。
那些早些年和他住在一起的童年、少年和断续的青年时光,那些一起听评书,听今晚八点半,听着他在阴雨的天气里歪在破屋的窗台角哼唱千家诗,烦他在睡懒觉的我的头上的“天明不起,睡成懒皮”的唠叨……这一切都化成回忆了!
他的呼吸越来越弱,但迟迟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一个巫巫道道的老乡婶说爷爷大概是在盼什么人。当我假扮着他的二孙子嘱咐他安心上路后不久,我爷的下巴就掉下来了。
当东北的田野里隆起了一堆属于他的黄土,七十五岁的我爷爷入土为安了。村里某人的评论是,这个老头死白瞎了!这个山东殷实人家出身,逃荒到东北要饭起家,且带领一大家人最终把日子过起来的一家之长身上所具备的隐忍、勤劳、憨直、倔犟、善良、达礼、谦和将永远影响他的这个族支。
张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