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拉别科夫(左)在做手术。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娜 摄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发表题为《同心笃行 续写中哈关系新篇章》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及3位“新时代中哈友好的使者”,其中包括大庆眼科医院哈萨克斯坦籍专家萨夫留别克·卡培拉别科夫。习近平主席称他为“广受中国患者尊敬和爱戴的眼科专家”。
他为什么留在大庆,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7月12日,在大庆眼科医院的外国专家诊室,记者见到了这位已帮中国24万眼病患者重见光明、被大家亲切称为“别克医生”的眼科专家萨夫留别克·卡培拉别科夫。在大庆工作生活26年的他,如今已是个“中国通”,中文说得十分流利。
得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及自己的工作,卡培拉别科夫感到“十分振奋、很受鼓舞”。他说:“这不仅是对我的工作的肯定,更折射出哈中两国人民间的深厚友谊。”
“别克医生”是如何同中国、同大庆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哈萨克斯坦国内一名出色的眼科医生,卡培拉别科夫多次受邀来中国工作、交流。1998年,大庆眼科医院成立,身为优秀青年专家的卡培拉别科夫加入团队,对医院进行技术援助。他带来了角膜放切术、视网膜血管接通术和后巩膜加固手术等3种技术,填补了当时大庆市眼科界的空白。
之后,他在中国一干就是20多年,他为农民普查义诊,为医务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为小学生普及用眼卫生知识,走遍了黑龙江省的西部城乡;他为医院引荐了两位外籍著名眼科专家——波波娃·莉莉娅·安娜托里耶夫娜和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教授;培养出了数十位优秀中青年医生,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因医术出众,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是医院名副其实的“元老级”外国专家,被大庆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别克医生”。
此次是卡培拉别科夫第二次被习近平主席“点名”。第一次是在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媒体发表题为《推动中哈关系在继往开来中实现更大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就曾专门提及过他为中哈友谊作出的特殊贡献:“哈萨克斯坦眼科专家卡培拉别科夫24年如一日在中国黑龙江大庆眼科医院接诊近20万名中国眼疾患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别克医生”几乎每周一到周六都会出诊,一周只休息一天。为了治疗更多的患者,他经常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最多时一天的手术量达到50台。尽管工作忙碌,卡培拉别科夫仍然会一直坚持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他几乎每年都利用假期到外国医疗机构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他还利用休假时间回到自己的母校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协助大庆眼科医院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开启长期合作关系。近些年,随着中国眼科医疗水平的飞速进步,他也经常在中国国内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
每每提起这些,卡培拉别科夫总说,付出的不是他一个,而是全体同事。今年年初,他荣获了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这一次获奖,他没有只算在自己头上:“得这个奖我特别激动。这个奖属于我的全体同事。我们医院有3位专家获得中国友谊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1998年-2024年,从不惑之年到花甲过半,从茂密的头发、黑色的胡子到如今花白的胡子,卡培拉别科夫早把中国当作了“第二故乡”。他说:“为中国眼病患者解除病痛让我充满成就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继续工作,为哈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