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凯发k8国际唯一

  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道中华
【道中华】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发布时间:2024-07-25      来源:道中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上的一声枪响,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正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所讲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各族儿女共赴国难、并肩御侮,实现了全民族大抗战、全民族大觉醒。”

  在纪念“七七事变”87周年之际,本文回顾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援全国抗战的光辉壮举,以此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我国西北地区因国土辽阔、民风敦厚、资源丰饶,加之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而成为支援抗战的重要大后方。新疆虽地处边陲,未与日军直接交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动员组织下,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担负起支援全国抗战的重大使命,不仅为巩固大后方、支援前线抗战、稳固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更进一步增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中国共产党在

  新疆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新疆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多次强调新疆是中国与苏联之桥梁、全国抗战之后方,认为新疆对于争取抗战胜利意义重大。

  1934至1936年,俞秀松、赵实等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来到新疆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并积极改组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黄火青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创办《反帝战线》杂志,将联合会建设成新疆各族人民一致抗日的指挥部。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今乌鲁木齐)成立,不公开挂牌,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陈云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滕代远担任办事处主任。

  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余部由李先念率领抵达甘肃、新疆交界处的星星峡一带,在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和滕代远接应下,西路军左支队于5月7日抵达迪化,整编为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自身非常缺乏干部的情况下,仍然从延安、“新兵营”,以及自苏联回国途经新疆的干部中抽调130多人,分散在新疆行政、财政、民政、教育、文化、新闻等部门协助当地工作,许多人还担任了领导职务。

  自此,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建设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抓手,通过积极组织抗战动员、宣传“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开展抗日教育活动等多种路径,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共御外侮。

  1938年8月,新疆各族人民通电全国:“新疆虽僻处边陲,抗日救国尤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

  筑路即抗战:新疆各族群众

  投身西北国际通道建设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中西交通的重要孔道。抗战爆发之际,这条古老的交通要道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联系的“红色交通线”,又是国际援华物资运往抗日前线的“抗战生命线”之一。然而当时的新疆交通不便,道路崎岖难行,难以承载苏联对华的重型武器装备援助,加之疆内部分县区公路要么未修,要么已破,亟需维护。因此,修筑并保障这条西北国际通道的畅通,是新疆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又一巨大贡献。

  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筑路地段要穿过大片沙漠地带和高海拔的天山山脉,部分路段甚至位于海拔两三千米的高山之上,施工技术要求很高。在修筑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危险发生。号称“死亡之谷”的伊犁果子沟,是苏联援华物资的必经之路,也是出了名的险路、难路,沿途气候条件恶劣。为打通这条主干道,各族群众在没有现代机械、全靠人工的情况下,自带干粮,义务参与筑路。

  其中有1.2万多名哈萨克族群众组成了6支修路队伍,不分昼夜劳作,展现了极高的奉献精神。1937年10月2日,当苏联首批援华物资车队经过果子沟时,发现了13具义务护路牺牲的哈萨克族同胞遗体,运输队员们深为感动,为牺牲的群众举行了追悼仪式。在霍城到惠远沿线,随处可见筑路的锡伯族群众,不少家庭更是全家出动。一场由新疆各民族群众掀起的修路、护路的热潮,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参与人数超过50万人,这一壮举的规模之大、参与之广,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9年5月,新疆全省公路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召开。会后,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款投工热潮。期间,乌苏、塔城、伊犁、呼图壁、额敏县、阿山(今属阿勒泰)、木垒河、疏勒、奇台县、喀什等地区民众纷纷慷慨解囊,并积极参与公路建设,承建公路和桥梁。各族群众纷纷通过捐款、捐建桥梁、提供工具等积极参与筑路活动,展现出对公路建设的极大热情和贡献。

  共产党员毛泽民在担任新疆财政厅代厅长期间,尽最大可能为建设西北国际通道提供经费保障。他要求财政厅每位职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抗日,一切服从前线”的原则,对往来于财政厅的文件,凡是盖有“中运”二字的,必须最快办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下,从1937年到1944年,新疆建成可通车公路5301公里,抗战时期包括飞机、坦克、大炮、机关枪、弹药、汽车、军械、汽油、药品等各种物资,通过西北国际通道送达抗日前线。

  此外,为运输英美援华物资,新疆各族人民开辟了另一条重要的通道,即中印驿运线。这条驿运线从叶城开始,经喀什到吐鲁番、哈密,全程1600多公里。参加驿运的驮工多是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群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运送了汽车轮胎4444套、军用布匹782包、装油袋588件、呢料63捆,以及汽车零件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畏艰险,甚至付出了生命,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

  共赴国难: 新疆各族群众全力支援抗战

  随着反帝联合会举办的抗战话剧、歌剧、歌咏比赛等一系列的文化抗战活动,以及《新疆日报》《反帝战线》等媒体的抗战宣传不断深入,新疆各族群众的抗战热情不断高涨。新疆各族人民纷纷响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起了一场旷日持久、轰轰烈烈的爱国募捐运动,包括捐款、捐赠飞机、募集寒衣及鞋袜等物资,以此劳军并支持抗战。

  “抗战一日不停,吾人募捐活动一日不止”,抗日募捐运动从1936年一直持续到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涌现出众多感人事迹。和田县维吾尔族农民艾沙因无力捐助钱物,将18岁儿子送往抗日前线;和静县蒙古族老翁盖日甫、大喇嘛张诺勒旧提拜等人捐助白银3000两、骟马100匹;达瓦孜表演艺术家司迪克·阿西木将演出五年的所有收入全部捐献抗日前线;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一位深居山林的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捐献五十两重元宝一颗,就连小学生也加入募捐行列,捐出糖果费,为抗日捐献省票9000两……各族群众捐款捐物的事迹不胜枚举、感人肺腑。

  1938年秋,新疆各族群众积极响应为抗日前线战士募集寒衣的爱国运动,截至1942年底,平均每年都有20余万元寒衣捐款汇往抗日前线。1943年,在鞋袜劳军运动中,新疆共募集鞋袜各82321双。1938年8月24日,由新疆各族同胞捐献的10架“新疆号”战斗机在成都机场腾空而起,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抗日战争期间,全疆共捐献飞机154架,用以支援抗日前线。1938年10月,反帝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共同发起为前线战士写慰劳信的活动,新疆各族民众将10万封慰劳信送到前线,深切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抗日前线的战士的鼓励与关怀。

  据统计,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新疆各族群众捐款捐物总价值达到322万大洋,对于当时只有400万人口且各族群众生活普遍贫苦的新疆来说,实属不易。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募捐运动,深刻地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时,新疆各族人民充分展现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始终将自身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无论是修筑西北国际通道、慷慨大义的献金献机运动,还是募集寒衣等爱国募捐行动,都深刻体现着新疆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者简介:丁晓东,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北抗战大后方报刊中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22cmz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李世峰到杜尔伯特县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举改革大旗 谱写时代新篇
·大庆为营商环境插上“数智化”翅膀
·大庆青年驿站:让青年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市总工会送百名普通劳动者子女入京参加夏令营
·市政府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
·大庆:探寻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无废”之路
  主题活动 更多>>
未标题-5.jpg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