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当年的小举动让我感动落泪 -凯发k8国际唯一

  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总理当年的小举动让我感动落泪
发布时间:2024-04-15      来源:大庆晚报    

核心提示

李老的乡音难懂,但讲述的年代故事,却引人入胜,让人难忘。讲到动情之处,他会潸然泪下;说到激情之时,他又会眉飞色舞。那场石油大会战,给他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珍贵的记忆,这次采访,就似引燃鞭炮的引线,把埋藏在他心底的故事,一个个串连爆发了出来……


老会战李天忠

亲民总理的感人处

1963年5月,广袤的萨尔图大草原,刚刚从冻地三尺的寒冬中复苏。

一天中午,7个六七岁的小孩子,正沿着团结路往东风接待站的方向走着,一辆蓝色面包车缓缓停在他们旁边。

那个时候,油田上的面包车并不多,孩子们不免要多看上两眼。这一看,孩子们的关注力一下子从面包车转移到了里面的乘客身上。一个个金发碧眼、鼻子尖尖、面色洁白,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度好奇,以至于车上下来一位身穿中山装的伯伯,都没有注意到。

这位伯伯和蔼可亲,摸着孩子们的头说:“小朋友们好啊!你们的爸妈都是钻井、采油的吧?”孩子们点点头,都望向这位伯伯。看到有两个孩子流了鼻涕,伯伯从口袋里掏出手绢,蹲下身给孩子把鼻涕擦净,随手又放回到口袋之中。

他对其中稍大点的一个孩子说:“你们的父母工作忙,很辛苦,照顾不到你们,你们得让父母放心啊。在路边玩儿不安全,你负责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去玩,好不好呀?”

“好!”这个孩子答了一声,就向伯伯挥手告别。

李老说:“这个接受委托的孩子,就是我二儿子李宁。当天晚上孩子们把这件事说给我们家长听时,我们都感动地哭了。那个给孩子擦鼻涕的伯伯,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一国的总理啊,百忙之中,看到路边会战职工的孩子,不仅下车问候,还给孩子们擦鼻涕,关心他们的人身安全,这一亲民之举,真应了那句话:‘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这件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每次想起,都会感动地落泪。”


曾拉跑李宁的那台“小黑兔”摩托车

铁人拉跑了二儿子

李老,是铁人王进喜甘肃赤金的“亲”老乡。常言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种乡情,让两个人、两个家庭走得非常之近,由此而发生的故事,自然也相当多。

1963年春夏之交,铁人王进喜骑着他的“小黑兔”摩托车,到当时位于团结路西南方向的钻井器材站领材料,李老的家就在附近。

李老说:“我们习惯称呼铁人为‘老铁’。有一天,老铁从器材站领材料出来,发现摩托车座位上趴着个小孩子。过去一看,是我二儿子小宁。老铁拍了拍小宁的屁股蛋儿说:‘淘小子,快下车,伯伯急着走。’因为熟嘛,不怕他的小宁就说:‘伯伯,我还没坐够呢。’老铁说:‘臭小子,你想趴到啥时候算够?’小宁说,想坐摩托车。因为井队急用材料,也想着一会儿就能把小宁送回来,就拉上孩子一溜烟跑了。

“这一跑,就跑到了现在的拥军村附近的钻井二大队。孩子是过瘾了,被老铁抱下摩托车,要他不要跑远,过一会儿送他回家。然后,拿着材料就急匆匆地走了。

“一走,一忙,老铁就忘了我儿子这档子事儿了。我儿子呢,等了半天,不见王伯伯来,就在附近揪了根拇指粗的芦苇,扛在肩上,雄赳赳地走了。

“别看那年小宁只有六七岁,还挺认路。从拥军村,一直走到现在的公园转盘道,再向东走,终于在太阳落山前,找回了家。这段路现在看也不近啊,孩子可能是累着了,回到家里倒头就睡。连晚饭都没吃,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

“大清早,我往器材站走,路上遇到了来领材料的老铁。他看见我,一下子想起了什么,‘唉呀’地叫了一声,对我说:‘这事儿我咋能给忘了呢?老李呀,我把你家孩子弄丢了。

“我当时一愣,问他哪个孩子,他说:‘你家老二啊。’ ‘老二?老二在炕上睡觉呢,没丢呀?’‘在家呢?你领我去看看。’老铁还有点儿不信。跟我回家一看,孩子果然躺在炕上,这才放心。

“老铁说:‘吓死我了,我昨天把你家老二拉拥军村去了,让他在摩托车边玩一会儿,我送他回家。可事儿一多,把这事儿都忘脑后去了。今天要不看着你,这事儿都忘得死死的了。这么远的路,这么小的孩子是咋走回来的,太有能耐了,长大了一定错不了。’”

孩子们常蹭铁人的干粮吃

大家都知道铁人胃不好,老伴给他用毛巾做了一个挂在腰上的干粮袋。里面常放一些炒面、窝头之类的东西。胃不舒服的时候,就垫巴一口。

“没想到,孩子们也惦记上了这些好吃的东西。”李老说,“那时候不像现在,吃的东西单调,孩子们每天的主食大多是高粱米饭。粗粮多,细粮少。有限的细粮,也要等到逢年过节包饺子、蒸馒头,改善生活。很少把面粉做炒面。老铁有胃病,老嫂子把全家的细粮都可他一个人来。怕他在井场上,忽然胃不舒服,才常给老铁带些随时可吃的东西。每次老铁经过孩子们身边时,干粮袋里散发出香味的炒面,都让这些‘小馋虫’蠢蠢欲动。

“老铁在这个时候,就会停下脚步,在每个孩子的小手心上,发上一点,看着他们放进嘴里的那种满足劲儿,老铁的心里就非常高兴。

“老铁的干粮袋里装的,看似是零食,可是在会战初期,粮食定量供应,这干粮袋里的东西又变成了他的主食。遇到午饭时,他还在井队,就到食堂要个碗和开水,泡上炒面吃。

“干部、工人都心疼他,给他送馒头、米饭,他不吃。常说:‘这点定量大家都吃不饱,我怎么能占用大家的粮食吃。我这个炒面好,要稀能稀,要干能干,适合我的胃病,在吃这方面,你们不要操我的心。’

“西北人爱吃面食,可会战初期,白面供应少。平时,都把每月供应的白面存着,到过年时吃。老铁家的人口多,自然供应的白面也就多。一到过年,孩子们就吵着去见王伯伯。其实,并不是想他了,而是惦记着兰英嫂子做的拉条子。趁着拜年的机会,孩子们会在老铁的家里吃到一小碗油香、辣香的拉条子,这是孩子们新年前,最有年味,最为渴望的一餐。”

一晃,60多年过去了,铁人也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像李老他们那代人,仍然怀念那个会战年代,怀念那些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

红色传承

想起当年泪涟涟


讲述人:李宁(李老的儿子)

与总理零距离交流的7个孩子中,就有我。我很荣幸生在那个激情昂扬的会战时代,终生难忘共和国的总理,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中山装,蹲下身子,为小伙伴擦鼻涕的瞬间。也忘不了,王伯伯那台奔跑如飞的摩托车和干粮袋里飘香的炒面,这些儿时的记忆都让我长大以后,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报恩执念。组织一支“铁人长跑队”,从大庆跑过共和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以这种方式向石油前辈们致敬。

1990年6月1日,我们这支“铁人长跑队”从大庆出发,沿途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好的反响,也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大庆年轻人昂扬向上、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今天,我们这些油二代大多也已经退休,但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责任不可懈怠。我们将用毕生的经历告诉大庆的年轻人,不忘先辈们的创业精神,珍惜前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为大庆的新发展创立新的功勋。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伏虎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我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班圆满结业
·未来,我们将看到这样的大庆
·大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活动正式启动
·大庆市"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启动
·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推动废旧资源循环再生 让废弃物释放绿色潜力
·大庆全力守护“多样”的精彩
  主题活动 更多>>
未标题-5.jpg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