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随着日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深化环评“十办”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意见》的正式印发,全市生态系统以“十办”进一步优化流程、规范服务、惠企便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项目落地见效、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
“十办”具体包括什么?
即来即审“当日办”。对符合相关区域规划及准入要求,环境污染小、风险可控的建设项目,在已完成环评文件评估的前提下,企业自愿申请,提交报批要件,即可实行即来即办的审批模式。
园区项目“承诺办”。在环境基础设施齐备且稳定运行的产业园区,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规划环评要求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建设项目,全面推行承诺制审批。
两证合一“联动办”。对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按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加油、加气站,天然气锅炉等12类建设项目,在企业自愿的原则下,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
区块项目“打捆办”。倾力服务“百年油田”建设,推行大区块环评打捆审批机制。以油田产能及页岩油开发项目需求为导向,对油田区域地下属于一个地质构造,地面现有设施建成连片或距离较近的区块,在保证区块内井位、井数、范围、开钻时间等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合并开展油田大区块环评打捆编制、打捆审批。
入园项目“简减办”。实施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对已完成环评的产业园区规划包含的建设项目,环评内容可适当简化政策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等内容。
取消前置“容缺办”。环评所需材料由“串联式”调整为“并联式”。对具备基本条件的项目,申报材料存在非原则性问题、短期内能补正的,实行环评“容缺受理”,建设单位在技术评估、公示期间补正材料。
分级审批“领帮办”。实施“领办、速办、帮办、免办”四级管理。国审、省审项目,全程“领办”,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支持;市审项目,服务“帮办”,专人跟进、提高审批效率。
“五专”服务“上门办”。提前建立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成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专班,提供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单,开展“五专”(专班、专人、专案、专报、专责)、“五上门”(上门靠前服务、上门政策宣讲、上门技术指导、上门现场踏查、上门廉政回访)行动。
数字环评“智慧办”。建设环评审批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做好项目引进、选址,环评编制、报审、评估等各阶段的技术咨询、审批指导等服务,实现环评审批全流程在平台公开,全周期服务。
阳光审批“透明办”。深入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模式,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落实重大项目集体研究、集中会审制度,审批全流程接受监管。